公司總部基地:
中國▪山東▪濟南 天橋區新材料產業園
電話:0531-85860713 85860723
13964153788傳真:0531-85860723
銷售熱線:
作者:工程與材料科學部 王國彪 雷源忠 摘自:情況交流
運動產生摩擦。由摩擦引起的磨損、潤滑、材料與能源消耗等一系列摩擦學問題普遍存在并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由于摩擦學科學所涉及的問題,與節約能源、節約材料、減少磨損、提高資源利用率和保護環境等密切相關,成為我國走新型化工業道路和發展循環經濟必須面對的科學問題,已受到科技界的高度重視。 一般認為,人類一次能源大約1/3是消耗于摩擦損失,約有70%的設備損壞是由于各種形式的磨損而引起的。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分會上世紀末的全國調查顯示:我國每年制造汽車消耗的鋼材與制造汽車配件消耗的相比大致相等。根據美國、英國、德國等國家的統計,與摩擦、磨損有關方面的花費大約占國民經濟年生產總值的2%~7%。我國的GDP只占世界的4%,卻消耗了世界30%以上的鋼材。同發達國家比較,我國目前平均生產水平還較低。2003年國民經濟的生產總值為11694億元,如果摩擦、磨損有關方面的花費按占國民經濟年生產總值的5%計算,就損失584.7億元。 一方面,摩擦學是多學科交叉科學,融基礎知識和應用技術于一體,是包括大家都熟悉的摩擦、磨損、潤滑在內的一個寬廣的科技領域。它在工程上的應用包括:建筑、裝備和產品的摩擦學設計,全生命周期中摩擦消耗和磨損控制,以及潤滑技術措施的實施與新型潤滑材料的研發。另一方面,摩擦學又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在建筑、裝備和產品的設計中,重視和積極應用摩擦學前沿科技知識,積極進行摩擦學設計,對于提高建筑、裝備和產品的性能、可靠性,降低運行費用,從而提高建筑、裝備和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有更為深遠的意義。第三,摩擦材料的研究和攻關是工程科技前沿的重點。包括潤滑油和潤滑脂,其與摩擦學有關的性能以及這些性能的正確使用,是提高摩擦學設計質量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是提高設備運行質量、降低運行成本、減少環境污染和延長使用壽命的基本手段。在近數十年中,摩擦材料一直是材料科學、化學和表面工程領域的前沿課題,也是物理學、控制工程等中的熱門話題。第四,摩擦學已成為高科技領域。摩擦學影響范圍廣大,與摩擦學有關的花費往往發生在建筑、裝備和產品全生命周期中。隨著經濟體制的變革,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摩擦學已經成為一個充滿高科技的研究領域,遠離了過去書本或手冊中那些陳舊的概念或者認為“潤滑”只是加加油的傳統概念。 摩擦學融合了工程與材料科技中的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共有4個學科受理摩擦學有關研究領域的申請,即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以及機械與制造。據不完全統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成立18年來,在摩擦學及其相關領域共資助各類項目330余項,資助總經費超過5000萬元。從事摩擦、潤滑及表面工程研究的上千位專家學者、多位院士曾經獲得過科學基金資助(包括雷天覺院士、謝友柏院士、溫詩鑄院士、薛群基院士和徐濱士院士等)。有6位從事該領域的中青年學者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以劉維民研究員為主體的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獲得2004年度創新群體科學基金資助。還有一大批從事該領域的年輕學者獲得過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摩擦學項目有5項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其中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科技發明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 摩擦學及其相關領域的基礎研究既瞄準了當今的科學前沿,又面向國家重大裝備和工程的需求,大大促進了摩擦學和相關學科的發展,同時解決了我國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中出現的許多重要的摩擦學科學技術問題,使我國摩擦學的理論與應用技術在國際上占有重要位置。例如,受長期資助的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薄膜潤滑和納米摩擦理論、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空間和特種固體潤滑理論與應用、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輪軌波浪磨損、接觸疲勞與微動磨損、吉林大學在生物脫附、減磨原理以及地面機械脫附仿生理論與技術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產生了重要影響。摩擦學已成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機械學科重要的資助方向之一。 為進一步研討摩擦學科學前沿,探討摩擦學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2004年12月25~26日,由中國工程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同組織的第二次工程前沿論壇暨“摩擦學科學與工程前沿研討會”在北京香山飯店召開,100多位業界專家、學者(其中院士14位)參加了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圍繞“高新、節能、環境與可持續發展”主題,20位專家從以下4個方面,即高新技術發展中的摩擦學挑戰,裝備制造發展中的摩擦學設計,潤滑、摩擦與耐磨新材料,摩擦學與資源、環境和可持續發展,作了詳實的報告并進行了大會研討。會議著重探討了如何進一步發揮摩擦學作用以解決國家重大工程和裝備中的關鍵問題,促進科技界與產業界密切合作,推動全社會高度認識和重視摩擦學所具有的高科技特性及其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積極推動摩擦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工程上的切實應用等方面問題。
摘自:http://www.nsfc.gov.cn/Portal0/InfoModule_375/6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