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資深院士在一次演講中提到許多問題令我們深思,他就是92歲的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師昌緒院士,老院士“最擔心的”一個問題,是我國真正從事基礎研究的人過少。昨天,他在母校天津大學演講時說出了自己的憂慮。
師昌緒直言,我國真正從事基礎研究的人太少,從這一點來看,情況“恐怕還不如解放初期”。新中國成立之初,若問小孩將來想干什么,很多人表示想當科學家。而現在,年輕人“不是想當官就是想當企業家”。
他說,在浮躁的社會氛圍中,人們急于求成,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創新。做基礎研究風險很大,可能干一輩子都一事無成?筛叩葘W府里應該有人坐冷板凳,不能都搞“熱點”,否則國家不可能成為強國。要想成為強國,就得多做真正有開創精神的工作,而不是跟在外國人后面“修修改改”。
“我們現在不缺錢,缺的是激情,缺的是冒險精神和犧牲精神!睅煵w說。
他指出,如果靠“山寨”精神,永遠成不了強國。有資料顯示,根據多國的調查,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第一,但是想象力排名倒數第一。他認為,應該鼓勵人們發揮想象力。究其原因,師昌緒說:“我們不是不聰明,只是教育體系和社會風氣存在問題!
這次回母校,師昌緒事先準備了講稿,不過他脫稿批評了社會的種種怪現象,請大家“批評指正”。
他批評眼下的社會欠缺誠信和法治理念,并認為這與素質教育開展不力有關。他還批評了現行的教師評價體系,導致目前大學教授重科研輕教學,名教授不上課,青年教師只能“現學現賣”,很難做到啟發式教學。他舉例說,自己當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工作時,有些著名教授長期教課,80多歲時還上講臺。
今年92歲的師昌緒仍未停止工作。他認為自己得益于一個“比較正確的人生觀”。在他的人生觀中,人活著就要為人類作貢獻,中國人就要為中國作貢獻。他告訴天津大學的學子,衡量人生有兩個指標,一個是作出的貢獻,另一個是活得是否快樂。在獲得快樂的方式中,“吃喝玩樂”的樂趣不能持久。
恒旭試驗機堅持“為社會提供優質尖端試驗設備”為宗旨,在激烈的競爭中依然堅持不斷創新改進產品,公司逐漸形成拉力試驗機、摩擦磨損試驗機、潤滑油抗磨試驗機、電子萬能試驗機、液壓萬能試驗機、萬能材料試驗機等各種試驗機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