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被黑了太久!
作為科學界的大師,我們很難去猜測,但他既然被人尊敬肯定是有著偉大的貢獻,對人類科學的貢獻不可磨滅。
作為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他給年輕一代帶來的還不只僅是信念。
1978年3月,在楊振寧等人的倡導下,中科大創立首期少年班。
1980年,楊振寧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發起成立“與中國學術交流委員會”,贊助中國學者去該校進修。
1983年12月28日,楊振寧向鄧小平倡議:“國外以為,搞軟件15—18歲較有利。”由此,科大少年班設立了計算機軟件專業。
1984—1986年,楊振寧建議的“億利達青少年創造獎”。“吳健雄物理獎”和“陳省縣數學獎”相繼成立。
1997年,在楊振寧倡議下,清華大學決議依據普林斯頓高等研討院的經歷,成立清華大學高等研討中心。楊振寧把在清華的工資都捐了出來,用于引進人才和培育學生。
2003年底,楊振寧回北京定居。清華大學蓋了三幢“巨匠邸”,一幢給楊振寧,一幢給姚期志,一幢給林家翹,姚和林都是楊振寧勸回來的。
與霍金相比,我們真的欠楊振寧道歉。
霍金去世了。有人說:這是全人類的損失。
的確,霍金的21歲正在逐漸凍結,但仍然在理論物理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如果普通人不幸,估計沒有勇氣生活,更不用說成長為杰出的物理科學家了。 
作為世界上最暢銷的物理科學書籍作者,西方媒體的宣傳和對霍金的關注也是霍金家喻戶曉的重要原因。
假如要評選“愛因斯坦后的第一人”的話,楊振寧或與其同等巨大的前沿物理學家,才有資歷入圍。
但很遺憾的是,往常在中國翻開網絡輸入霍金兩個字,出來的全是各種溢美之詞,而翻開網絡輸入楊振寧三個字,則全部都是一些誹謗謠言或花邊新聞,以至還有許多狠毒的誹謗和侮辱之語。
這很悲痛。怎能一邊對他人家的巨匠盛贊若懸河,卻又一邊對自家的宗師棄之如敝屣呢?
好怕他們為這個國度和民族,為人類文化作出了杰出的奉獻之后,卻仍只能收獲歹意的負面評價。
好怕多年以后的中國人會憤恨地聲討我們這個時期的言論:
西方媒體對得起霍金,但中國媒體對得起楊振寧嗎?